從SARS到武漢新型肺炎,科學告訴你喝什麼茶能有效抗冠狀病毒

又一次恐慌:疫情起因▼

2019年末,一場不明原因肺炎襲擊湖北武漢。經中國疾控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科學院、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等單位對病例樣本進行實驗室平行檢測。2020年1月8日,初步確認了新型冠狀病毒為此次疫情的病原。

歷史記憶:2002年的SARS▼

SARS,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於2002年在中國廣東順德首發,並擴散至東南亞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漸消滅。SARS事件是一次全球性傳染病疫潮。
該病最早是於2002年11月16日在廣東順德爆發的。而第一例有報告病例的患者是于2002年12月15日在河源市發現患病的黃杏初。2003年1月10日,黃杏初康復出院,後被認定為中國首例非典型肺炎報告病例。

2月9日開始,有關熏白醋、喝板藍根能預防怪病的傳言興起,市面上已現搶購端倪。10日,搶購風達到高潮。平時一大包10元以下的板藍根一下子飆升到三四十元,白醋價格也節節攀升,從10元至80元、100元。就在當日,有攝影記者竟拍到了白醋1000元一瓶的歷史照片。

2003年7月13日,全球非典患者人數、疑似病例人數均不再增長,SARS疫情基本結束。

2003年的SRAS,中國內地累計病例5327例,死亡349人;中國香港1755例,死亡300人;中國臺灣665例,死亡180人。

 

疫情現狀:2020年新型肺炎▼

截至1月20日24時,武漢市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258例,已治癒出院25例,死亡6例。目前仍在院治療227例,其中重症51例、危重症12例,均在武漢市定點醫療機構接受隔離治療。累計追蹤密切接觸者988 人,已解除醫學觀察739人,尚在接受醫學觀察249人。。

截至1月20日20時,我國境內累計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218例。
今天淩晨時分,武漢衛健委官微發佈消息稱,目前,武漢市共有15名醫務人員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另有1名為疑似病例。16例患者中,危重症1例,其餘病情穩定,均已隔離治療。

喝茶能不能抗病毒▼

病毒很小,但是病毒的威力卻很大,人類的很多疾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面對病毒的侵害,最主要的手段是提高自身免疫力,茶葉就具有抗病毒、增強免疫力的作用。

茶葉具有良好的抗病毒能力,其中一個原因是兒茶素能有效地抑制病毒合成。兒茶素是茶多酚的重要組成成分。

日本靜岡大學藥學院曾在東村山市的三個健康看護中心開展過茶葉防治流感臨床試驗。

三個中心的197名工作人員被隨機分成 2 組:治療組98人,對照組99人。因為正值H1N1流感病毒全球大流行之後,兩組受試者均有92.2%在實驗前注射過流感疫苗。治療組日服含有378mg兒茶素、210mg茶氨酸的膠囊,對照組服安慰劑。

結果顯示:治療組臨床率(4人,4.1%)顯著低於對照組(13人,13.1%),證明茶葉可以有效防治流感病毒感染。

注:逆轉錄酶是一類存在於部分RNA病毒(例如愛滋病病毒),用於病毒增殖的酶。

茶氨酸是茶葉游離氨基酸的主體,是構成茶葉自然品質的主要成分之一,其重要的生理作用在於能提高免疫細胞的機能。

 

茶的抗病毒原理是什麼▼

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粘膜
1. 對病毒逆轉錄酶有抑制作用,能有效抑制病毒大量繁殖
2. 破壞菌體細胞膜
3. 抑制病毒的基因表達
4. 提高機體的抗感染能力
5. 干擾病毒增殖程式,阻斷病毒核酸複製

茶對流感及冠狀病毒的抑制作用▼

茶中的茶多酚、兒茶素、茶黃素等成分對流感病毒都表現出了顯著的抑制效果,具有潛在藥物開發價值。例如,研究發現,EGCG和ECG在MDCK細胞培養中對眾多流感病毒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對於甲型流感病毒,EGCG、ECG和EGC的有效抑制濃度(EC50)分別為22~48、22~40、309~318 μmol/L;此外,研究表明,茶黃素及其3種衍生物均表現出對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

 

EGCG能在細胞內通過多種機制抗腺病毒。此外,研究發現,與綠茶、烏龍茶相比,普洱茶和紅茶的水提物可顯著抑制SARS病毒(SARS病毒屬於冠狀病毒科( coronavirus) ,病毒粒子多呈圓形,有囊膜,外周有冠狀排列的纖突,分佈於細胞漿中,呈圓形,病毒直徑在80~120nm之間。)的3CLPro蛋白酶活性,抑制病毒在宿主中複製,具有較強的抗病毒作用。

茶葉中抗冠狀病毒的主要成份▼

現有研究表明,茶葉中發揮抗菌和抗病毒活性的化學成分主要是茶多酚、茶色素、生物鹼、茶皂素、香精油等,其中以EGCG為代表的兒茶素成分和以茶黃素為代表的茶色素成分是茶葉發揮其抗菌和抗病毒功效的關鍵成分;此外,聚酯型兒茶素成分、咖啡鹼、木犀草素、山奈酚等黃酮及其糖苷、沒食子酸,以及香葉醇等揮發性成分也是茶葉中重要的抗菌和抗病毒成分。

 

研究發現,這些化學成分在發揮抗菌和抗病毒功效的過程中,與氯化鈉、維生素C及某些抗生素成分具有一定的協同作用。例如β-內醯胺抗生素,有研究提出將沒食子型兒茶素和β-內醯胺抗生素一起使用以解決抗二甲氧苯青黴素抗菌素的金色葡萄糖球菌問題。此外,茶葉中的其他化學成分,例如茶多糖和茶氨酸等,具有增強機體免疫的作用,從而能間接發揮抗菌抗病毒的功效。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茶飲料中含有L-茶氨酸,當它進入人體被肝臟分解後,會轉換成乙胺,繼而啟動機體T 細胞,增強人的免疫力。

對冠狀病毒起主要作用的茶黃素是什麼▼

茶黃素最早是由Roberts於1957年在紅茶發酵過程中發現的一種茶色素,被稱為紅茶中的“軟黃金”。它是由茶多酚類物質經氧化縮合而形成的一類能溶於乙酸乙酯而呈橙黃色的物質。茶黃素不僅對紅茶的湯色和滋味起著重要的作用、和茶紅素一起構成紅茶的“靈魂”,還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茶黃素主要存在於紅茶中,此外在烏龍茶、黃茶等茶類也有少量存在。
茶黃素是紅茶中色澤橙紅、具有收斂性的一類色素,其含量占紅茶固形物的1%-5%,是紅茶滋味和湯色的主要品質成分之一。茶黃素(TF1)、茶黃素-3-沒食子酸脂(TF2A)/茶黃素-3-沒食子酸脂(TF2B)和茶黃素雙沒食子酸脂(TF3)是四種主要的茶黃素。

茶黃素類對紅茶的色、香、味及品質起著重要的作用,是紅茶湯色“亮”的主要成分,是紅茶滋味強度和鮮度的重要成分,同時也是形成茶湯“金圈”的主要物質。

茶黃素具有辛辣和強烈的收斂性,其含量的高低直接決定紅茶茶湯濃度、強度和鮮爽度,尤其是滋味的強度及鮮爽度。茶黃素、兒茶素、氨基酸和咖啡鹼等共同決定了了茶葉的鮮爽度。

一般來講,輕發酵的紅茶,較易產生茶黃素,這時的紅茶茶湯表現為橙黃色,口感鮮醇,而茶紅素含量的增加則會使紅茶口感趨於醇和。

表面看來,茶黃素主要是影響著紅茶的色澤和口感。實際上,科學家發現了茶黃素的功效非常出眾。從和維生素E的對比實驗中,我們發現,茶黃素的抗氧化性要高於維生素E。

 

哪種紅茶的茶黃素含量高▼

因為紅茶製作過程中,茶葉鮮葉中的兒茶素逐步轉化為茶黃素、茶紅素等,所以多酚含量高的鮮葉做成的紅茶茶黃素含量更高。
雲南大葉種茶因多酚含量高,故製成紅茶後的茶黃素含量高於小葉種紅茶,由此可見,飲用滇紅抗冠狀病毒的效果會更好。

抗病毒怎麼飲用紅茶▼
從抗病毒角度來說,建議在家庭可以把紅茶變成日常飲用水飲用,以加強病毒防治的效果,同時可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注意:
因紅茶只具備一定的預防效果,平時出門還是應該注意戴口罩隔離,並按病毒防治要求進行洗手等相關的清潔工作。
茶不是藥,如出現相應的病情症狀,請儘快就醫。
參考資料:
《茶的抗菌抗病毒功效》
《茶多酚的抗病毒活性研究》
《茶經》
《茶與健康》
《茶葉生物化學》

 

 

文章出處: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3747776

 

WeChat ID:qq38372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