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神奇功效

作者:中醫博士 塗晟達

自古中國就是一個注重養生的民族,藥食同源深植人心,所以養生藥膳總是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而與我們的生活密切不可分的莫過於茶,殊不知中國人要選茶當飲料絕不是僅止於口感或提神,能養生絕對是擺在第一位,這就是茶為什麼可以一直存在各個層次的中國人當中,歷經數千年不衰。

既然茶是一種以飲料為主要形態的養生草藥,依照中藥的藥劑型可分類為湯、丸、散、膏、丹等,那真正存在古人的茶藥就不會只有茶湯這麼單純,自古茶就以藥的形態有了茶粉、茶膏,甚至把茶做成丸、丹的樣式,在這裡我們就探討一下中藥的膏,膏除了大家熟悉的外用膏藥外,實際用在內服的膏是一種濃縮的形態,如耳熟能詳的枇杷膏,還有一種更高濃縮的膏就是大家熟悉的膠,如龜鹿二仙膠、阿膠,這樣的做法除了可以長期保存外,高濃縮的做法可以讓人在不用攝入大量水份的情況下,得到療效,而茶膏也就是在這種需求下應運而生。

茶湯在養生上雖然可以利濕,但茶湯的水份,往往使想用茶來利濕的人,未蒙其利先得其害,所以真正要用來治病或預防疾病,茶膏確實是古人智慧的結晶,使茶的功效可以在高濃度下,避免苦澀的達到治病與養生的功效,清代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中載:「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就闡明瞭古人對茶療效的推崇 

再來我們探討一下茶究竟有什麼效用,能讓國人幾千年來愛不釋手,幾千年來的篩選,為何只剩下茶可以成為家喻戶曉的養生用品,它的魅力一定不僅僅在我們平常對茶益處的認知,它幾乎被古人認定是可以治百病的仙藥,雖然茶的種類繁多,古書記載各種茶能治的病與得到的益處不盡相同,但大致上茶都有一個相同的特點,就是可以延年益壽,防禦與治療各種疾病。

當然古人對茶也是有褒有貶,其實是因為茶既然是一味中藥,那炮製就是不能省略的工序,炮製後的寒、平、溫、涼都會有所改變,哪種體質適合哪種茶就更是需要依體質來判定了,如清香的綠茶適合熱性的體質、炮製過的烏龍茶適合寒性的體質,唯獨普洱茶的炮製方法是用陳化來溫馴大葉茶樹的暴烈之性,使茶的功效更為渾厚、使傷人的性質淡化於歲月之中,去蕪存菁茶性溫和適合各種體質,年代夠久者還堪稱茶中之王。

既然茶是藥,那茶在醫典中有記載的療效有哪些,單方一味茶或搭配其他藥物配伍成方,達到延年益壽、治病、防病的效果,在古籍的記載,茶的功效真的不勝枚舉,但可以歸納出幾個方向,能消、能化、能辟、能降、能醒、能開、能利、能止、能解、……。

能辟、能除,到底能辟什麼、能除什麼,《綱目拾遺》:「產閩者曰建茶,專於辟瘴…產滇南者曰普洱茶,則兼消食辟瘴、止痢之功」,《本草拾遺》:「破熱氣,除瘴氣」、「止渴除疫,哉茶也」,《本草綱目拾遺》:「除瘟救苦丹:專治一切瘟疫時症,傷寒感冒,不論已傳未傳,百發百中。…李炳文經驗廣集:天麻、麻黃、松蘿茶、綠豆粉各一兩二錢,雄黃、朱砂、甘草各八錢、生大黃二兩,共為細末,煉蜜為丸」,由以上古籍所載,茶具有辟瘴氣、除瘟疫的效果,自古就被用來預防傳染性疾病及瘟疫的流行,甚至山林沼澤滯留的有毒氣體或末曾與人接觸過的病毒細菌等,這個效果在近代的研究也證實茶的活性足以與病毒細菌的受體結合,使它們失去與人體細胞結合的能力,這也就與古人防瘟疫的經驗不謀而合。

再來就來探討茶的一個重要藥性,就是能消、能化,《本草綱目拾遺》:「 普洱茶…,逐痰下氣,刮腸通泄,…普洱茶膏黑如漆…綠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普雨茶蒸之成團,狗西番市之,最能化物,與六安同」,《綱目拾遺》:「產徽者曰松蘿,長於化食…產浙紹者曰日鑄,專於清火;產閩者曰建茶,專於辟瘴…產滇南者曰普洱茶,則兼消食辟瘴、止痢之功。」,《唐本草》:「主瘺瘡,利小便,去淡(痰)熱渴。主下氣,消宿食。」,《食療本草》:「利大腸,去熱,解痰。」,中醫所指的痰非僅指有形的痰,中醫對人的體質歸納出「胖人多痰、瘦人多火」,所指的痰就是一種會阻礙氣血運行的痰濕,以現代的醫學來論述,就是泛指膽固醇、血脂等能堆積在血脈經絡中的物質,而化痰、消食、去油膩,所指的就是茶能消除油脂,降低因飲食太過所導致有形的脂肪、蛋白質引發痰及高血脂、高膽固醇堆積在血管的三高等問題,《本草綱目拾遺》中也記載:「普茶最治油蒙心包,刮腸」,所以茶的消食、化痰、去油膩,正是解決三高、心血管疾病最有效的法寶,再者《本草綱目拾遺》就有提到「久食令人瘦,去脂」,這對現在人去脂減肥的需求真的是再好不過的飲品了。

《本草綱目》時珍曰「茶苦而寒,陰中之陰,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使人神思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湯液本草》:「治中風昏憤,多睡不醒。」,《本經逢原》:「凡茶皆能降火,清頭目」,所以能降、能醒是茶最基本的功效,而能開、能利可就是茶的特殊療效了,百草鏡云「此症有三,一風閉、二食閉、三火閉,惟風閉最險,凡不拘何閉,用茄梗伏月采,風乾,房中焚之,內用普洱茶二錢煎服,少頃盡出,費容齋子患此,已黑黯不治,得此方試效。」,《本經逢原》:「茗乃茶之粗者,味苦而寒,最能降火消痰,開鬱利氣,下行之功最速」,所以茶能開鬱讓人心曠神怡,開閉就是能幫助暈厥的人清醒。《唐本草》:「主瘺瘡,利小便,去淡(痰)熱渴。」,《食療本草》:「利大腸,去熱,解痰。」,這就說明茶能利大小二便,這個就算在中藥中也很難找到,因為利水利小便,通常就容易讓大便乾硬,不利大便,能同時利大小二便就真的難能可貴。

《日用本草》:「除煩止渴,解膩清神。炒煎飲,治熱毒赤白痢;同芎藭、蔥白煎飲,止頭痛。」《綱目拾遺》:「…產六合者曰苦丁,專於止痢;產滇南者曰普洱茶,則兼消食辟瘴、止痢之功。」,《本草綱目》「又兼解酒食之毒」,《湯液本草》:「茶助陰,並能消暑解酒食毒。」,《本草通玄》:「解炙毒、酒毒。」,可見茶可以止渴、止頭痛、止痢,又可以解酒食毒、解炙燒烤的毒及各種因濕熱、因酒食而起的毒,另外《隨息局飲食譜》中也記載:「涼肝膽,滌熱消痰,肅肺胃」,可見茶能舒緩肝木過望去犯脾土的過失,對肺及胃更有莫大的助益。

綜觀前面洋洋灑灑的列出那麼多古人對茶葉在養生上的看法,在此可以歸納出幾個重點,首先茶在精神層面,它可以醒神、可以化讓人化解憂鬱及煩躁的情緒,在養生部份茶可以退火消炎,古代認為身上的積聚、癥瘕受濕熱化毒,就成為現代人所稱的癌,而茶具備了降火、去濕、解毒,正好與癌的濕熱化毒的發展剛好相反,也就是茶可以防止癌症的發生,甚至可以幫助患癌者的康復,另一個養生的效用就是減少人體脂肪及膽固醇的堆積,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甚至可以減脂,達到瘦身的效用,而茶的清肺胃更能生津化痰,又能養胃整腸,能解除現代人腸胃普遍處於亞健康的問題。另外在對抗外來病毒細菌的傷害方面,茶提供了防疫、除瘴癘的能力,也就是茶輕者可以提升免疫力,讓我們可以對抗病毒細菌的侵擾,重者茶直接就具有抗病毒及殺細菌的功效,在防疫防感染上提供了防禦的第一道防線,所以茶能成為中國人幾千年的養生文化,絕對不僅僅像咖啡達到香醇醒神的目的而已,茶可以讓人達到怯病養生的目的,才是中國人放不開對茶喜愛的最大因素。

WeChat ID:qq38372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