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神奇功效

自古中国就是一个注重养生的民族,药食同源深植人心,所以养生药膳总是出现在我们生活中,而与我们的生活密切不可分的莫过于茶,殊不知中国人要选茶当饮料绝不是仅止于口感或提神,能养生绝对是摆在第一位,这就是茶为什么可以一直存在的各个层次的中国人当中,历经数千年不衰。

 

既然茶是一种以饮料为主要形态的养生草药,那依照中药的药剂型可分类为汤、丸、散、膏、丹等,那真正存在古人的茶药就不会只有茶汤这么单纯,自古茶就以药的形态有了茶粉、茶膏,甚至把茶做成丸、丹的样式,在这里我们就探讨一下中药的膏,膏除了大家熟悉的外用膏药外,实际用在内服的膏是一种浓缩的形态,如耳熟能详的枇杷膏,还有一种更高浓缩的膏就是大家熟悉的胶,如龟鹿二仙胶、阿胶,这样的做法除了可以长期保存外,高浓缩的做法可以让人在不用摄入大量水份的情况下,得到疗效,而茶膏也就是在这种需求下应运而生。

 

茶汤在养生上虽然可以利湿,但茶汤的水份,往往使想用茶来利湿的人,未蒙其利先得其害,所以真正要用来治病或预防疾病,茶膏确实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使茶的功效可以在高浓度下,避免苦涩的达到治病与养生的功效。

 

再来我们探讨一下茶究竟有什么效用,能让国人几千年来爱不释手,几千年来的筛选,为何只剩下茶可以成为家喻户晓的养生用品,它的魅力一定不仅仅在我们平茶对茶益处的认知,它几乎被古人认定为可以治百病的仙药,虽然茶的种类繁多,古书记载各种茶能治的病与得到的益处不尽相同,但大致上茶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就是可以延年益寿,防御与治疗各种疾病。
当然古人对茶也是有褒有贬,其实是因为茶既然是一味中药,那炮制就是不能省略的工序,炮制后的寒、平、温、凉都会有所改变,哪种体质适合哪种茶就更是需要依体质来判定了,但唯独普洱茶的炮制方法是用陈化来温驯大叶茶树的暴烈之性,使茶的功效更为浑厚,使伤人的性质淡化于岁月之中,去芜存菁茶性温和适合各种体质,年代够久者堪称茶中之王。

 

或搭配其他药物配伍成方,达到延年益寿、治病、防病的效果,在古籍的记载,茶的功效真的不胜枚举,但可以归纳出几个方向,能消、能化、能辟、能降、能醒、能开、能利、能止、能解、…….。

既然茶是药,那茶在医典中有记载的疗效有哪些,单方ㄧ味茶能辟、能除,到底能辟什么、能除什么,《纲目拾遗》:「产闽者曰建茶,专于辟瘴⋯产滇南者曰普洱茶,则兼消食辟瘴、止痢之功」,《本草拾遗》:「破热气,除瘴气」、「止渴除疫、贵哉茶也」,《本草纲目拾遗》:「除温救苦丹:专治一切瘟疫时症,伤寒感冒,不论已传未传,百发百中。⋯李炳文经验广集:天麻、麻黄、松萝茶、绿豆粉各一两二钱,雄黄、朱砂、甘草各八钱、生大黄二两,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由以上古籍所载,茶具有辟瘴气,除瘟疫的效果,自古就被用来预防传染性疾病及瘟疫的流行,甚至山林沼泽滞留的有毒气体或末曾与人接触过的病毒细菌等,这个效果在近代的研究也证实茶的活性足以与病毒细菌的受体结合,使它们失去与人体细胞结合的能力,这也就与古人防瘟疫的经验不谋而合。
再来就探讨茶的一个重要药性,就是能消、能化,《本草纲目拾遗》:「普洱茶⋯,逐痰下气,刮肠通泄,⋯普洱茶膏黑如漆⋯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普雨茶蒸之成团,狗西番市之,最能化物,与六安同」

 

《纲目拾遗》:「产徽者曰松萝,长于化食⋯产浙绍者曰日铸,专于清火;产闽者曰建茶,专于辟瘴⋯产滇南者曰普洱茶,则兼消食辟瘴、止痢之功。」,《唐本草》:「主瘘疮,利小便,去淡(痰)热渴。主下气,消宿食。」,《食疗本草》:「利大肠,去热,解痰。」,中医所指的痰非仅指有形的痰,中医对人的体质归纳出「胖人多痰、瘦人多火」,所指的痰就是一种会阻碍气血运行的痰湿,以现代的医学来论述,就是泛指胆固醇、血脂等能堆积在血脉经络中的物质,而化痰、消食、去油腻,所指的就是茶能消除油脂,降低因饮食太过所导致有形的脂肪、蛋白质引发痰及高血脂、高胆固醇堆积在血管的三高等问题,所以茶的消食、化痰、去油腻,正是解决三高、心血管疾病最有效的法宝。

 

《本草纲目》时珍曰:「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使人神思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汤液本草》:「此症有三,一风闭、二食闭、三火闭,惟风闭最险,凡不拘何闭,用茄梗伏月采,得此方试效。」,《本经逢原》:「茗乃茶之粗者,味苦而寒,最能降火消痰,开郁利气,下行之功最速」,《唐本草》:「主瘘疮,利小便,去淡(痰)热渴。」,《食疗本草》:「利大肠,去热,解痰。」,所以茶能开郁让人心旷神怡,开闭就是能帮助晕厥的人清醒,最重要的是能利大小二便,这个就算在中药中也很难找到,因为利水利小便,通常就容易让大便干硬,不利大便,能同时利大小二便就真的难能可贵。

 

《日用本草》:「除烦止渴,解腻清神。炒煎饮,治热毒赤白痢;同芎藭、葱白煎饮,止头痛。」《纲目拾遗》:「⋯产六合者曰苦丁,专于止痢;产滇南者曰普洱茶,则兼消食辟瘴、止痢之功。」,《本草纲目》:「又兼解酒食之毒」,《汤液本草》:「茶助阴,并能消暑解酒食毒。曰,《本草通玄》:「解炙煿毒、酒毒。」,可见茶可以止渴、止头痛、止痢,又可以解酒食毒、解炙煿毒及各种因湿热,因酒食而起的毒。

 

综观前面洋洋洒洒的列出那么多古人对茶叶在养生上的看法,在此可以归纳出几个重点,首先茶在精神层面,它可以醒神、可以化让人化解忧郁及烦躁的情绪,在养生部分茶可以退火消炎,在古代认为身上的积聚、症瘕受湿热化毒,就成为现代人所称的癌,而茶具备了降火、去湿、解毒,正好与癌的湿热化毒的发展刚好相反,也就是茶可以防止癌症的发生,甚至可以帮助患癌者的康复,另一个养生的效用就是减少人体脂肪及胆固醇的堆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甚至可以减脂,达到减肥的效用,而茶的清肺胃更能生津化痰,又能养胃整肠,能解除现代人肠胃普遍处于亚健康的问题。另外在对抗外来病毒细菌的伤害方面,茶提供了防疫、除瘴厉的能力,也就是茶轻者可以提升免疫力,让我们可以对抗病毒细菌的侵扰,重者茶直接就具有抗病毒及杀细菌的功效,在防疫感染上提供了防御的第一道防线,所以茶能成为中国人几千年的养生文化,绝对不仅仅像咖啡达到香醇醒神的目的而已,茶可以让人达到怯病养生的目的,才是中国人放不开对茶喜爱的最大因素。

 

 

《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普茶最怡油蒙心包,刮肠、醒酒第一。」
《本草纲目拾遗》中也称:「味苦性刻,解油贱牛羊毒⋯。」
明末学者方以智认为:「普洱茶蒸之成因,最能化物」。清人王士雄也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茶微苦微甘而凉,⋯普洱产者味重力峻,善吐风痰」。
《本草纲目拾遗》就有「久食令人瘦,去脂」
《本草纲目拾遗》其卷六《木部》中记载:「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可愈。」
《随息局饮食谱》中记载:「茶微苦微甘而凉,清心神醒睡,除烦,凉肝胆,涤热消痰,肃肺胃⋯」
《随息居饮食谱》中还有关于普洱茶治痢的描述:「茶微苦微甘而凉,⋯普洱产者味重利峻,善吐风痰,消肉食,凡署秽痧气腹疼、霍乱、痢疾之症初起,饮之可愈。
《滇南见闻录》中对普洱茶如是描述:「其茶能消食理气,去积滞,散风寒。」而《验方新片》中则记载:「治伤风,头疼,鼻塞;普洱三钱,葱白三茎,煎汤热服,盖被卧。出汗即愈。

 

清人张泓《滇南新语》云:「滇茶,味近苦,性又极寒,可怯热疾」。同为清人的宋士雄在《随息局饮食谱》中记载:「茶微苦微甘而凉,清心神醒睡,除烦,凉肝胆,涤热消痰⋯」。

 

文章作者: 中医博士 涂晟达